老杨的沉浮录
老杨的沉浮录
去年12月份,老杨得到郸城县各级的帮扶,开了个小饭店,4个月挣了两万多元。老杨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把全家都接到了县城,还准备聘请几名下岗工当服务员。
老杨叫杨三定,郸城县宜路镇井路口大杨洼村人。其实老杨不老,今年才41岁,大家都尊称他“老杨”,因为他厨艺高、为人忠厚、处事稳重。
老杨兄妹6人,因为家里穷当了兵。一贯能吃苦耐劳的他在部队炊事班很有人缘。1993年,老杨部队服役期满退伍,吃惯了老杨烧的豫菜的战友们舍不得让他走,就帮忙联系让他到大连海带厂当厨师。
听说是部队的精英厨师,海带厂老板给老杨每月350元工资。这当时在大连是相当高的待遇。老杨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拼命地干活,深受老板喜爱。后来,他结婚后又被战友介绍到大连暖气片厂当大厨。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杨每月工资涨到800元、1000元、1200元,直至去年的2200元。
“受金融危机冲击,暖气片厂倒闭了,很多厂都倒闭了,我无奈回到老家。这是人生中k22次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就像跌入了冰窟。”回忆刚失业时的失落感,老杨还感觉像做了一场噩梦。
老杨多年来虽攒有几万元钱,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也无工作,家庭花费很大;家里4口人种1亩地,入不敷出。去年10月份、11月份,老杨急得每天在家里转来转去。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到县城试着找工作,但每月800元的工资让老杨感觉有些失望。
工商局办营业执照、地税局减免创业税收……4月1日,老杨厨师郸城县交通路老杨开的“红源家常菜馆”时,谈起返乡创业受到的帮扶,老杨就来了精神。
老杨说,去年12月份,他从报纸上看到郸城县委、县组织多家职能部门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帮扶创业的新闻后,试着来到县工商局咨询创业门路。这一试,他居然与工商局的干部结上了“亲戚”。
原来,该县工商局正在实施“一带四帮扶”工程,即每名工商人员要结对帮助4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工商人员鼓励老杨自己开饭店,边当老板边干大厨。在工商人员的帮助下,老杨在县汽车站附近选了两间门面房,工商局为其办理了营业执照,还帮助联系地税等部门减去老杨一半的税收。
老杨的“红源家常菜馆”开张了,老杨当大厨、妻子当勤杂工,两口子忙得不亦乐乎。饭店开业至今4个月,纯收入两万多元。老杨在县城租了套房,把孩子也接到县城上学。
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周口农民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大市,当的引导和政策扶持让更多的已经在大城市开阔了眼界的农民工本地发展机遇时,周口更前所未有地成了相当肥沃的创业土地。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报道去年以来返乡创业并已小有所成的农民工“范例”,给更多的、仍在为出路而迷茫者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