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老板改行到蓝翔学厨师
岁老板改行到蓝翔学厨师
“到了40岁这个年纪了,上有老下有小,每做一次选择更是格外慎重,但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来蓝翔学厨师。”在常人看来,工作了22年,40岁正是经验丰富、人生大展宏的时候,而已经当上老板的徐艳春却坚定一个想法:从头开始安心学门技术,无论打工还是创业进退自如。“人都得吃饭,而当厨师可不是切菜炒菜那么简单,必须要专业,懂营养,所以我才到蓝翔技校学艺。”
时间倒回到19年,高中毕业的徐艳春来到泰安当地一家专做农机配件的工厂当工人。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从车间工人到办公室,后来又做过七八年的销售,直到2011年,徐艳春南下广州闯荡。“在广州我自己当老板,做城市生活物资的配送和分销,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可以。”
“是该往长远考虑了,家里就我自己,父母年龄大了,万一闹病闹灾身边没人不行。”可到了40岁这个年纪,打工年龄有点大,也不能再去干苦力,而创业又有风险,不稳定又不能顾家。思来想去,徐艳春还是觉得去学厨师比较靠谱,工作相对轻松,学成之后在外实践几年,然后回家自己开个店,又顾家又稳定收入还不低。
“小孩子可以慢慢学两三年,我们不行,耗不起这个时间,毕竟还要养家糊口,每天都感觉很紧迫。”徐艳春说,大龄学员也有优势,因为有了生活阅历,学东西无论理解还是上手都比较快。“老师讲得很认真,我们上午学理论,下午练基本功,现在学东西都是从心里主动学,直接奔着自己定的目标去,所以每天紧张而充实。”
“来之前觉得自己对‘吃’感兴趣,也有点‘研究’,可一上手学才发现这些离真正专业的厨师还差老远呢!”40岁的徐艳春一边练着颠勺一边介绍说,许多人都认为厨师就是个做饭的,可来蓝翔一学才发现,这是个非常专业、细致甚至“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食材、调料、营养、卫生、健康……全部学通绝对称得上是高技能人才了。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备受。在央“两会1+1”报道中,央名嘴白岩松特别提到“‘工匠精神’弘扬之前先保护”,呼吁公众不能为了“好面子”而一味追求学历教育,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像蓝翔技校,不能因为学校创办人个人问题而妖魔化蓝翔技校,抹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贡献。附:“工匠精神”发扬之前先保护!
白岩松的话应值得媒体深思。尤其是在近两年,因为蓝翔技校名气大、度高,因校长荣兰祥夫妻矛盾引发的一些新闻炒作之火也动不动就“越”过荣兰祥个人烧向蓝翔技校。不少报道把荣兰祥家事私事和蓝翔技校混为一谈,更有甚者,无论大事小事,既不到现场也不做调查就跟风恶炒,并在报道时有意无意将矛盾引向蓝翔技校大肆渲染。
不错,荣兰祥是名人,蓝翔技校是中国职教懂波厨师品牌,新闻度高,但愈是这样,媒体和社会对这一中国职教标杆更应该多些公正理性之心和呵护之情,而不是惟恐天下不乱。因为,一个年的品牌来之不易,它的价值在于为中国培养了40余万职业技能人才,而不是仅仅给荣兰祥和他的家人带来了多少财富。更何况,蓝翔技校不是一40岁学厨师,而是拥有两三万在校生的非营利性公益教育机构。
众所周知,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兜底”教育。年来,蓝翔技校白手起家,把40多万高中不收、大学不要的学习差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帮他们靠一技之长成家立业,成功创业。尤其是,这40多万人大多来自农村,从某种意义上是蓝翔技校改变了40多万家庭的。这是多么大的功德?我们怎能因为创办人个人的一些问题而抹蓝翔技校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贡献?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急需大批能踏踏实实扑下身子干活做事的技能生、实干者,而不是高分低能的文凭生、梦想家!大国崛起需要一大批像蓝翔技校这样成功的职教品牌。正如白岩松所说,蓝翔技校的成功顺应了巨大的社会需求,用实际形势为这个国家培养了几十万技能人才,它的成功应引起学历教育的反思,甚至可以说是打了学历教育一个耳光。
所以,蓝翔技校是社会的,不是简单地属于某个人的私产。我们不能因为学校一个人的事而妖魔化蓝翔技校、去“群殴”整个蓝翔技校!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呵护职教摇篮,给中国职业教育一个充满敬意的氛围和天空。